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2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63篇
财政金融   107篇
工业经济   129篇
计划管理   704篇
经济学   1338篇
综合类   450篇
运输经济   13篇
旅游经济   79篇
贸易经济   229篇
农业经济   484篇
经济概况   47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post-2010 technological resurgenc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was followed by a series of public warnings by prestigious intellectuals, scientists, and entrepreneurs presenting AI as an existential threat. While their expertise in other fields is undeniable, their knowledge of AI remains questionable. With expert studies as a theoretical point of departure, the empirical data collected narrate the events which systematically shaped this view between 2014 and 2018. This chronology captur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such statements by ‘expanding experts’ in the press and traces their impact on governmental policy documents in the EU, UK, and US, while highlighting the overall absence of experts in these debates. The conclusions recommend the inclusion of AI experts in relevant policymaking schemes and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networks between such prestigious individuals, the purposes and origins of emerging future/risk studies institu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AI R&D in the long run via empirical means.  相似文献   
82.
文人园林营建过程中,园居植物的获取、选择、栽培以及品赏亦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必备的过程。江南常熟静圃(现名赵园)为晚清文人赵烈文所建。通过分析赵烈文撰写的《能静居日记》,并结合其他史料考证,在当时沿袭的文人审美标准下对同治四年至光绪十三年静圃中的植物应用过程及方式进行阐释,旨在获得关于晚清时期江南文人园林植物的历史性认识:静圃建园过程中植物主要通过苏州花肆购买、友人间赠送以及与种树人直接交易等方式获取;园中植物虽以地景、盆景区分,但种类选择与高濂、文震亨、李渔等给出的品赏范围并无明显差异;在定期维护的基础上,须保证后园可四时赏花,其中以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为最,且植物的实用功能一直被延续。  相似文献   
83.
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市场化进程对终极控制人特征与企业创业导向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层次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整体强度方面,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创业导向,终极控制人存在两权分离的企业的创业导向比不存在两权分离的企业更强;选择倾向方面,国有企业和存在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资产增值型创业导向;市场化进程负向调节终极控制人特征与创业导向选择倾向的关系,这说明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终极控制人创业导向选择中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84.
颗粒物空气污染是世界各国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借助CNKI和Web of science,通过文献查阅整理城市空间在颗粒物污染方面的研究,系统性地总结该研究领域的整体特征与调节颗粒物污染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结果显示:1)该研究属于一个新兴而前沿的学术领域,近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相关文献主要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与德国;2)绿色空间通过城市尺度的风道网络、绿地系统规划,街区尺度的公园绿地、湖泊湿地、道路绿带、城市森林对颗粒物污染产生消减作用;3)灰色空间通过城市尺度的城市形态优化、土地利用布局、街区尺度的街谷空间改造降低颗粒物污染;4)遥感反演与数值模拟技术(WRF、CFD)为规划设计策略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5.
历史城区是城市区域中历史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环境特色最为鲜明的区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及环境的基础上,限定城区的合理容量是历史城区保护的核心任务。以哈尔滨南岗历史城区为例,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及视觉景观分析方法,选定视觉景观控制要素,建立以景中视点与景外视点2个层级控制的分析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历史城区的容量进行评定,并从建筑高度和容积率指标方面对历史城区容量进行控制引导。  相似文献   
86.
风景特质评价(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作为一种管理风景变化的新工具,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风景特质评价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国土尺度或自然乡野地,对于风景名胜区特质的识别研究尚属空白。介绍了风景特质评价的基本流程,尝试对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中的五龙宫景区进行风景特质识别,绘制了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特质图,总结了英国风景特质评价作业体系的优缺点及研究局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87.
2017年实施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为中国城市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因将研究重点转向更大的尺度而给相关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以天津滨海核心区西部城区为例,提出了基于要素控制并结合城市发展时序的大尺度城市设计编制流程。首先编制区域控制性城市设计,重点塑造区域整体结构和空间秩序,形成理想化的设计蓝图;进而编制实施性方案,落实控制性方案的设计策略并面向区域现状和实际需求进行深化调整;最终面向近期开发地块,编制开发建设方案,指导具体建设。同时对城市设计的要素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编制流程和要素控制机制可使大尺度城市设计的理想蓝图层层深入,逐渐走向对具体地块的开发引导,完成从整体结构控制到项目建设方案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8.
参照世界自然遗产地学、美学、生物生态过程和濒危物种栖息地4项申遗评选标准,依据地貌景观、生物景观等价值构成,建立美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世界遗产13类地学主题评价框架、地质演化过程、典型类型地貌等价值构成,建立地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生态系统过程、物种多样性、栖息地等价值构成,建立生物生态学价值评估方法。利用全球对比的方法提取和评估突出普遍价值,将中国自然遗产潜力区分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等生态环境基本单元,筛选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潜力区。重点提出海洋类世界自然遗产和西部北部地区申遗的可能性,提出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估策略与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89.
城市街区是城市肌理、空间形态、功能管理与城市健康环境建设的基本单元,应对以PM10、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较高的实操性。基于城市街区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分布的要素、作用路径,以及国外城市应对大气污染的空间规划策略的经验总结,从控源、引流、集汇三方面提出基于大气颗粒物污染改善的街区空间环境优化设计方法与规划指引内容。旨在为我国普遍的城市街区提出空间形态优化策略,塑造生态健康的城市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90.
王焱  曹磊  沈悦 《技术经济》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